一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竟然把场镇居民的生活垃圾一车一车送到畜牧市场内,形成一个露天垃圾场,让周围住户和经营者备受煎熬。 4月3日,大竹县周家镇文化街的居民杨显菊向本报民生热线来电表示,当地政府把生活垃圾点规划在市场内不合理。 40岁的杨显菊介绍,周家镇地处大竹县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2000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场镇人口达2.9万人,已经形成了“畅、洁、绿、美”的小城镇环境。 然而,一年多前,镇政府指定把全镇街道居民的生活垃圾一车一车运往文化街畜牧市场内,成了露天垃圾场,令周围住户苦不堪言。 杨显菊称,她的家位于畜牧市场斜对面,而畜牧市场的垃圾堆放点,正对着杨显菊家的窗户。每日放眼望去,露天垃圾山尽收眼底,让人没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此外,在附近还有一家敬老院,以及市场内许许多多的经营者,他们都认为把全镇生活垃圾堆放点设在此地不妥,影响小城镇“脸面”。 臭气熏天 常年不敢开窗通风“刚开始清运工还及时清运,周边住户也没太反对,但现在基本上是一周清运一回,有时甚至半个月才清运一回。真是垃圾成山,臭不可闻!”杨显菊说,自从垃圾堆落户这里后,不但滋生了大量的苍蝇、蚊子,由于空气中弥漫着臭气,让她家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通风。 眼看又一年夏季即将来临,而自己的小儿子仅仅才5岁,长年累月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中成长,真担心照这样继续下去,儿子的健康会受到影响。 杨显菊表示,民生无小事,希望通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的关注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把这个露天垃圾场“搬迁”,提高周围住户的幸福指数。 当日下午,记者就此联系了大竹县周家镇人民政府,该镇分管场镇环境卫生的副镇长任德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周家镇畜牧市场内的垃圾堆放点系临时的一个堆放点,仅仅用于过渡。 而大竹县部门在周家镇同心社区3组规划了一座垃圾中转站,该垃圾中转站通过了环评手续。目前,垃圾中转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只是相关设备还没有到位,预计在两个月内就能正常运行。 最后,任德友表示,在新的垃圾中转站还没运行之前,他们将会加强管理,让清运人员及时清运畜牧市场内的垃圾,减少多周围住户的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